美国、日本等国对劣质城市雕塑,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城市雕塑退出机制。中国也不能被大批量制作的劣质雕塑束缚手脚。要对由具有城市雕塑创作资格雕塑家创作、有艺术主题和艺术独特性、著作权得到保护的城市雕塑加以认定,在这一过程中,对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劣质城市雕塑加以拆除。2006年起,北京市规划委开始探索对城市雕塑进行挂牌管理,并在此过程中拆除劣质城市雕塑,是一种很好尝试。
大型城市雕塑建设周期往往相当长,这是城市雕塑建设的内在规律。《拉什莫尔国家纪念碑》用时14年,作者博格仑姆在完工前夕去世,由其子将雕塑完成。在中国,许多城市领导往往要求在一届任期内将标志性雕塑落成,这使雕塑家难以深入考虑,加工企业面临严苛工期,加上审批时间过长,而落成时间又被规定为某一节日,这些违背城市雕塑创作规律的做法制约了精品的出现。
优秀的城市雕塑不会诞生于“文化孤岛”,而必然要依托发达的文学、哲学、建筑、艺术体系而存在。因此,有志于发展城市雕塑的省、市,应当制定鼓励文化发展的综合政策,动员各领域学者、专家和民众的力量,整理出本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形象,为雕塑家创作提供支撑。媒体也要注意对优秀城市雕塑的宣传及对雕塑家创作热情的保护,比如“十大正能量城市雕塑”“寻找最美城市雕塑”等网络评选就具有积极意义。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