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孙中山先生在青岛》与《公车上书》同属于重大历史题材,两幅作品在艺术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取得了哪些突破?
“中国十艺节”最重要的美术项目是全国大展,我们既要办节,又要参节。一系列启动、评选、论证、发动工作,需要经常开会。另外,“十艺节”山东画院承接了3个项目——“齐鲁画风山东中国画大展”、“美丽的传说——山东画家画民间故事展”,还有“海峡两岸画家画宝岛台湾写生展”,这些展览都要经过策划、启动、创作、评选。“美丽的传说”合格的作品要签约,不合格的还要辅导。这几个展览都要出画册,招标、撰文、编排……装裱、布展、开幕等工作非常繁琐。此外,画院本身的建设——建章立制、进人、场馆建设参与论证……这些工作也都很重要,都要认真去做,这就耗费了大量精力。此外,我还有大量的社会职务: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山东省副主委、民革中央画院副院长,公安厅、法院的监督员……这些社会工作,也必须认真去做。
记者:这么大的一件作品,您肯定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具体是怎么做的呢?给我们谈谈创作的整个过程吧。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