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re is no rose》是一首中世纪教堂音乐。为使声音的融合性更高、现场演出效果更佳,石室中学合唱团首次挑战了混合排列的形式,将整个合唱队编成若干组四重唱,这同常见的混声合唱队形相比,对合唱团全体成员协作能力和演唱水平的要求更为严苛。由于声部分散,团员无法听到自己声部的声音,因此每一位团员都必须对整首曲子有近乎绝对的把握。
4月13日,记者从刚刚结束的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简称“全国五艺展”)声乐点评会上得知,由四川代表团、成都石室中学41位同学带来的合唱《There is no rose》《吉祥阳光》在此次比赛中斩获一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届艺术展演活动中,四川共报送了9个节目,其中7个入选,入选率高达80%。在接下来几天的演出中,德阳中学、成都七中(林荫校区)、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和泸州高中还将分别带来朗诵《闪耀吧,青春的火光》、管乐合奏《荒山之夜》、舞蹈《乖小丑》以及舞蹈《送红军》。
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开幕 7000余名师生青岛献艺
刻版画版本的华容道。
孩子们现场制作和展示了具有四川地域特色和非遗特色的艺术作品。
川剧变脸吸引了“沉醉不知归路”的观众们。
宜宾名小吃猪儿粑面塑。
刻版画现场制作。
在4月11日,舞蹈专场第一场展演中,来自山东、江苏、四川、广东、上海、海南等省、市的同学们带来了《花 季》《甲午海魂》《蓉城俏妞儿》《梦井》等多个精彩纷呈的节目,让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们享受了一场视觉文化大餐。详细>>>
编排独特配合完美 天籁之音赢得满堂彩
一地一坊,一坊一艺(遗),一艺多样,坊坊不同。在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人气最旺的要属首次开设的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在参展的40个主题各异的工作坊中,来自全国31个省、市的师生们将地域文化特质加以活性体现,内容上侧重民族文化和历史传承;制作材料上,金、木、水、火、土、布、沙应有尽有,当之无愧地成为本次展演活动的最大亮点。详细>>>
全国五艺展声乐专场 四川代表团斩获一等奖
《蓉城俏妞儿》在音乐的编排上吸取了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和四川民间曲艺“车灯”的元素,充分展示了成都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休闲之都的特色,演绎了川妹子阳光、俏皮、自信、秀美的形象。《滚灯》以传统的川剧滚灯艺术为元素,融合舞蹈艺术手段讲述师徒言传身教,三代人苦练川剧绝活的故事,反映了四川文化工作者薪火传承川剧艺术,大力弘扬民族文化的精神风貌。
4月11日,由教育部、青岛市政府共同主办的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在青岛开幕。为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给农村地区小学生搭建展示平台,本届展演活动特新增了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项目。详细>>>
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
在中小学生艺术表演类节目演出活动中,作为四川代表团的首个登场节目,由成都石室中学41位同学带来的合唱《There is no rose》《吉祥阳光》赢得了满堂喝彩。这两首歌曲在编排上各具特色,同时也充满挑战。
《蓉城俏妞儿》展示了成都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休闲之都的特色。
舞蹈类:
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声乐专场完美收官
四川文明网青岛讯(王露 罗园 关荣)宛如天籁的藏族歌曲、变幻莫测的川剧变脸、阳光活泼的蓉城俏妞儿……4月11日,在由教育部和青岛市政府共同主办的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四川代表团带来的7个艺术表演类节目演出和2个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展示,受到了专家、评委和现场观众的广泛关注与好评。来自成都石室中学、成都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绵阳市艺术学校等12所学校的孩子们在这场艺术盛宴中大放光彩,艺术文化教育成为大美四川的又一张“新名片”。
4月12日,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的第二天,多场演出如火如荼。从4月11日第一场演出开始,来自上海、辽宁、湖南、四川等全国多个省市的中小学生,带着45个精彩合唱一一登台。孩子们悠扬如天籁般的歌声,配以生动的表演,引发了现场观众一波又一波的掌声。12日晚,随着合唱曲目《永恒的爱》最后一个音符的落下,此次展演的声乐专场演出结束,这也意味着本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声乐专场完美收官。详细>>>
掐丝珐琅、汉调桄桄、绛州面塑、川剧脸谱、满族皮影、崇明灶花……这些极具地域性、艺术性与创造性的作品纷纷“走”进了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中。行走在传统氛围浓、艺术风格独特的工作坊间,观展者仿佛置身于祖国各地,浸染浓郁的地域文化气息,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川省宜宾市中山街小学学生邹欣然、扈佳蕊绘画作品《印象·川剧》。
合唱节目编排独特、配合完美,天籁之音赢得满堂彩。
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开演 舞蹈专场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