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发出去很快就有人跟我联系了,第一串十八罗汉的核雕手串就卖出去了1800元钱,这也让我坚定了继续做下去的信心。”付洪波说,慢慢地他的作品越来越多,名气越来越大,找他预约做核雕的人也越来越多,有时客户预约的核雕要等一年才能拿到,即使是这样这些客户也愿意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明代散文家魏学洢在《核舟记》中这样写道,以此赞颂桃核雕刻技艺之高明。数百年过去,仍有不少人对核雕技艺孜孜不倦地追随。青岛有名叫付洪波的核雕技艺大师,他用橄榄核雕刻的水浒108将在全国无人能及。近日,付氏核雕被列入青岛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付洪波成为其第六代传承人。近日,记者来到付洪波在昌乐路上的青岛核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培训基地,听他讲述关于核雕技艺的精彩故事。
墙上挂着几个简约的展柜,里面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几件栩栩如生的核雕作品,书架上则摆放了几本关于核雕的书籍。桌子上放了十几把刻刀,几名学徒围坐在桌子四周,用刻刀小心地雕刻着手中的橄榄核,师傅不时地走到跟前,指导学员们雕刻,偶尔也会坐到茶几旁品上几口茗茶。这是青岛核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培训基地,也是青岛付氏核雕传承人付洪波核雕工作室内的场景。
今年38岁的付洪波十几岁时便跟着外公学习起了核雕技艺。据他介绍,付氏核雕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祖胶东地区的木工砖瓦雕刻、木偶雕刻等技艺。付洪波的祖辈靠代代相传的雕刻手艺生活,第三代付文采留下了古本《虞初新志》一书,记录了他要求其子继续研习核雕的三篇文章,并代代传承了下来。付洪波传承了外公付凤凯的核雕技艺,该核雕技艺是其外公将核雕与他所传承的砖雕、葫芦雕刻以及木偶雕刻相统一的技艺。
十八罗汉核雕手串换来1800元
中学毕业后付洪波没有继续自己的学业,而是选择了到上海打工。临走时他不忘带上几颗桃核,想着工作闲下来的时候打发时间,给自己找点乐子。“酒店吃饭的时候,有个人看见我手上带了个桃核核雕,感觉很不错,就跟我聊了起来,最后就问我是不是会雕刻。”付洪波介绍说,这名偶然结交的朋友还拿来材料,让他给雕刻个弥勒佛。“历史上核雕已有南北之分,苏州、上海、福建、广州等地称为‘南工’,廊坊、天津、潍坊等地称为‘北工’。南方雕刻以橄榄核为主,雕刻出来的作品细腻生动,北方核雕主要是桃核为主,雕刻出来的作品粗犷质朴。”付洪波告诉记者,上海的朋友正是看上了北方核雕的特点才让他雕刻的。偶然的机缘让他真正把核雕当成了乐趣,没有现成的教材,他就到有浮雕、篆刻等艺术形式的场所研磨学习,体验各种各样雕刻有关的艺术形式。
四年雕出水浒108将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