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了北京。李文新说,当时有个朋友在北京接了一个会所装潢的订单,要画一个比较大的壁画,里面有很多大型的人物画像没有处理好,对方不太满意,于是这个朋友便把李文新喊去救急。扎实勤快的李文新很快把问题处理好了,就在北京的这段时间,李文新觉得北京的市场环境比较成熟,于是下决心呆在北京继续发展。
初中的时候,学校里有位美术老师,在李文新现在看来,那位老师的技术糙得很,但也多少会一些。李文新经常会从老师那里借一些专业的书籍回来学习,让老师指点指点,文化课虽然没有太大的进步,可是画画算是有了很大的起色。
图为李文新在精心整理画作
李文新,新生代青年油画家,擅长人物、动物绘画,画风以写实和现实主义题材为主。
图为新生代青年油画家李文新在他的画作前
虽然学上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可是李文新还是比较郁闷。父母都是没有什么文化的庄稼人,不懂画画有什么用处,也非常反对他走画画这条路。毕竟家里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好,有的时候绘画的材料都买不齐全,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逮到什么就画什么。
记者问到他是否觉得现在已经算是立业了,李文新腼腆地笑了笑,回答说自己现在只能算是赚到钱了,但是离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还有很大的距离,他从学画一直到现在二十多年里一直都怀揣着一个梦想,那就是潜心画一批好的作品,将来开个属于自己的油画展。
后来因为场地、租金和市场的关系,李文新先后又在北京琉璃厂、海淀公园附近做过一段时间的画室工作,直到2011年,李文新来到了闽龙花卉市场至今。他的油画价格也涨到了每平米一万五左右,李文新感慨地告诉记者,这在他刚来北京的时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半个多小时的采访过程中,还不时有人前来看画询价,李文新觉得,北京这个市场,他真的是来对了。
图为新生代青年油画家李文新的作品
幸运的是,李文新自己比较争气,在绘画方面比较有天赋,画的画也正儿八经算是比较不错的作品,高中时他拿着自己的画来到县城的一家画廊,老板觉得还不错,便让他把画留下来待售。李文新至今都记得非常清楚,他卖掉的第一幅画是一张四尺竖幅白牡丹,因为画比较大,画工也比较繁复,这张画为他换来了220块钱。而在当时,他的老师一个月的工资也才五六百块钱。尝到甜头的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画画的决心,高中三年他总共卖出去了五六十幅画,那时候在他们那个小县城里,高中生能卖画也就他一个,在县城里他也算是小有名气了。家人的态度也有所转变,但还是觉得画画就是开玩笑,不能指望画画来生活,也不太靠谱。
在山东青岛,有一家青岛油画院,当时是首家国家认可的油画院,英语成绩不好的他在高中毕业后准备去那里试一试。但是青岛油画院也不是说爱好者都可以去的地方,李文新的老师带着他找到著名油画家、时任青岛油画院院长的姜宝星,拿了几张李文新的画作当作“敲门砖”,还真就敲开了画院的大门,开始跟随姜宝星院长进行专业的油画学习。
“搞艺术总得先吃上饭”,李文新笑着说。在画院虽然没有学费,但画院的工作室可以接到外单,赚点费用,不过这也只是杯水车薪。考虑到在青岛的发展空间还是很有限,于是在一个朋友的介绍下,李文新到了济南继续发展。
李文新告诉笔者,其实他自己手上还有一些自己自己满意、没有舍得出售的油画,之所以攒起来是想以后能有机会把几个系列作品集中起来开办画展。目前的店面也将在一段时间之后撤掉,准备回家安心搞创作,用两三年的时间,什么都不去想,就是画画。以前他只想着能多画一些订单,多赚点钱,因为家里爸妈的身体状况不是太好,父亲前几年还做了个大手术,家里经济压力比较大。现在爸妈的身体好了很多,也终于有机会能够实现自己多年以来的梦想。
最初的时候,李文新在一间废弃的工厂里租下了一间屋子当画室,那间工厂位于北京通州区梨园,虽然2003年的时候那地方相当偏僻,但是这个工厂在当时相当于一个小型的文创园区,很多画家都在那里。整个工厂像一个大集市一样,每天都有很多画廊的买家前来看画买画。虽然那里80%的画家都是画油画的,但是在李文新看来,竞争并不算很激烈,因为他的画质量高,所以接到的订单也很多,平均一平米的画能卖到3000多块钱,一个月就能赚到一万多。
农村,始终是李文新心中挥之不去、魂牵梦萦的题材。谈到这里,李文新拿出了两幅他自己非常满意、始终没舍得出售的油画。
画画对于李文新来说首先是一种爱好,其次才是一种职业。他的爱人经常说他,除了画画,生活方面完全就是个白痴,他是一个把心交给画的人。对于卖画,李文新认为,如果买他画的人能跟他的画有共鸣,那是再好不过的了。如果能在保证生活的同时,又能有空闲的精力来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那个时候,才能算是真正的立业了。
到了高中,李文新干脆直接上了个美术班,走艺术生的道路,开始学习一些基础性的课程,老师也相对来说专业了很多,素描、速写、水粉、水彩等门类都开始正式地接触,画画算是走上了正轨。
这幅油画是一幅黑白油画,画面中一个7岁大的小女孩手里拿着一本课本,背上的背篓里和旁边站的是她的两个小弟弟。李文新说这是他在贵州的一个小山村里看到的,小女孩的父母外出打工,她一个人带着两个弟弟,眼神中透露出来的对于知识的渴望触动了他。一般来说,油画更加注重色彩,黑白油画非常少。李文新之所以用黑白的色调来处理这张画是希望画面能够更加单纯,能够排除色彩对于审美
图为李文新作品
图为新生代青年油画家李文新在潜心创作
当时的李文新主要还是以订单画为主,一年作的画里有70%都是订单,对于当时的他来说,能赚到钱、立稳脚跟、补贴家用才是第一要务。
2016年盛夏的一个下午,笔者在北京市朝阳区北五环附近的闽龙花卉市场里见到了这位来自山东高密的汉子,黝黑的皮肤加上健壮的身材,让人很难想象这是一个笔触细腻至极的画家。
图为李文新作品
图为李文新作品
和许多农村的孩子一样,李文新的童年生活泛善可陈,也许是性格原因,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他开始喜欢上了画画,从家里翻出来毛笔、墨汁,便开始胡乱画了起来,或画一些农田、山野,或画些家猫家犬,或是拿本小话书照葫芦画瓢地临摹一下,画画成了李文新童年的全部。村里有个毛笔字写得好的老人,经常给别人写写对联,写写喜联,李文新也会跟他学上几笔,没有老师,全凭个人爱好。
用心看世界 以情做画笔
这一幅画的创作背景是在甘南的一个藏传佛教寺院里面。李文新去的时候正好赶上一个展佛的活动,一群小喇嘛簇拥在一起,脸上洋溢着的开心和幸福是在都市的孩子身上看不到的,特别的阳光、开朗,所以整幅画用的暖色调,突显当时的整个氛围。
主体的影响,更加注重于形象的塑造。黑白的色调可以使得画面想要传达的信息更加准确,同时黑白也能勾起人们对于童年、对于过去的回忆。
图为李文新作品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