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区促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实施细则(试行)》出台,推出虚拟现实从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企业聚集、鼓励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大资本支撑力度、支持技术应用与推广五方面12条措施。
2016年12月
三是鼓励虚拟现实人才引进和培养。《实施细则》提出了鼓励虚拟现实企业、研发机构引进高层次人才,鼓励虚拟现实人才培训学院和企业培训专业技能人才,鼓励驻区高校、院所开设虚拟现实相关专业和与国内外高校合作办学的三项措施,分别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人才培训机构和组织人才培训的企业给予补助,对高校、院所给予相应奖励。
崂山区成功创建为全国首个虚拟现实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标志着崂山区打造虚拟现实产业之都工作驶入快车道。
2017年11月9日至11日
六、营造高品质的宜居宜业虚拟现实产业软环境。金家岭金融区迈入国际知名的财富金融中心行列;青岛中央创新区建成国内一流的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崂山风景旅游度假区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旅游目的地;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拉开建设国家健康产业先行先试区的大框架;商业、医疗、文化等民生工程越来越贴近群众的诉求。继丽达、大拇指、利群金鼎、金狮之后,一批又一批重量级项目正改写崂山商业历史:宜家2019年上半年开门纳客,国金中心计划引进王府井购物中心,华润城引入一个大型综合商业体,一个“品”字形商圈初现。青岛大剧院、青岛博物馆、青岛雕塑园等青岛文化地标齐聚崂山区,又在全省率先开通“文化惠民E点通”服务端;在全市率先建成24小时自助图书馆,实现图书借阅的“不打烊”。崂山区在全国率先实施中年人健康查体,有病早治,无病早防;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前面推开,群众健康服务获得感不断增强,工作经验全国推介;在全省率先建立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实现了“病人不动、医生移动”的医疗服务新模式,使农村地区和偏远山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在全市率先实施遗传性耳聋基因免费检测。
四是强化资本支撑。《实施细则》明确,适时成立虚拟现实天使创投基金、协同创新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向金融机构融资的区内虚拟现实企业,可获得实际发生贷款利息总额50%、3年累计最高300万元的贷款贴息扶持。
三、全国60%的虚拟现实高层次人才团队资源。北航青岛研究院平台上已汇集了赵沁平院士、赵巍胜教授、郝爱民教授、齐越教授等高端人才,引进了北京师范大学周明全教授团队、北京大学汪国平教授团队、北京理工大学王涌天教授团队、北京师范大学肖永亮教授团队、山东大学陈宝权教授团队、中国海洋大学陈戈教授团队等一批虚拟现实领域高层次人才团队。同时,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加大虚拟现实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北航青岛研究院2017年招收的第一批125名博、硕研究生已入学培养,其中相当一部分是VR领域的学生。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驻区高校分别开设了虚拟现实相关课程,驻区高校每年可以为VR产业培养1000多名毕业生。此外,崂山区还将成立青岛国际创新VR人才实训中心,设立院士、博士后工作站,为区内VR企业培养源源不断的创新人才“后备军”。
二是促进虚拟现实企业聚集。对新注册的重点虚拟现实企业,按实际到位投资额给予一次性开办费补助,最高可达50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虚拟现实企业,给予“两免三减半”的房租补贴,累计可达500万元;同时对企业产生的云服务租赁费给予一定补助。对营业收入达到一定规模的虚拟现实企业经营团队,分别给予相应的一次性奖励,最高可达200万元。
筑梦“中国虚拟现实产业之都”,推动虚拟现实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规模全省领先、位居全国前列,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新增VR企业和研发机构100家,形成百亿级规模的虚拟现实产业集群,这是崂山区在场的“宣言”。
二、10家技术前沿的虚拟现实科研机构。北航青岛研究院自2016年落户以来,已有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岛分室、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北航歌尔虚拟现实创新研究院、北航歌尔微电子创新技术研究院等五院两室入驻。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虚拟现实工程研究院、山东大学青岛虚拟现实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市混合现实与虚拟海洋重点实验室、青岛歌尔长光研究院、青岛山景虚拟现实研究院、青岛博海数字创意研究院、青岛精工虚拟现实研究院等虚拟现实研发机构又相继落户,崂山区启动了飞行模拟器、智慧城市、文化产业等一批虚拟现实尖端科研项目。
自2016年以来,崂山区抢抓机遇,以打造“中国虚拟现实产业之都”为目标,集聚虚拟现实领域高端平台、科研机构、人才团队、产业项目,围绕产业载体建设、创新平台搭建、资本集聚、政策引领等环节,不断优化虚拟现实产业生态环境,“虚拟现实产业之都”建设驶入快车道。
青岛市政府、崂山区政府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署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和共建协议,开展高起点、多领域、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建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研究院,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高起点、多领域、全方位合作,建立政产学研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是日,北航青岛研究院、北航虚拟现实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岛分室揭牌,标志着国内虚拟现实重点研发机构正式落户崂山。
崂山区已经构建起一流的虚拟现实产业生态环境。在产业布局上,坚持“一院引领、一谷支撑、多点协同、全城联动”的发展思路,搭建45万平方米虚拟现实产业发展载体空间,到2017年底投用的将达24万平方米。在国际交流上,崂山区与法国拉瓦勒虚拟现实产业联盟在技术转化、人才培养、展会等方面达成合作,是拉瓦勒在亚洲唯一的展会举办地,今年3月组织5家顶尖VR企业和机构赴法国参加拉瓦勒虚拟现实国际展会,并与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知名虚拟现实企业,开展上游硬件制造和技术研发、推广应用等合作。在资金支持上,崂山区成立了VR天使创投基金、协同创新基金、VR产业投资基金,全力支持虚拟现实产业加快发展。在产业政策上,近日出台了《崂山区促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实施细则(试行)》,着力优化虚拟现实产业生态环境。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获批青岛市虚拟现实高清头戴显示终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歌尔科技有限公司获批山东省虚拟现实创新中心。
今天,以信息驱动的巨大变革已然莅临,每一个个体都不可避免地面临不确定性,孤独的探索难寻出路,只有团队的合力才能走出无人地带。正是基于这种远见卓识,崂山区没有将目光定格在虚拟现实技术产业链中的一环,而是瞄准将虚拟现实技术生态圈由概念化付诸行动。
崂山区虚拟现实产业大事记
崂山区出台促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实施细则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