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除部分特邀作品外,大部分作品都通过层层选拨择优参展。它们文化立意高,造型优美,制作精良,具有鲜明的地域元素和地域文化特色,与“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的交流、发展、合作、互信、共享等丝路精神完美融合。
本次活动总策展人吴为山表示,此次“丝路新语”展览的主题是围绕丝路而广泛展开的,丝绸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创造,它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某种象征,一条丝路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今天围绕习总书记“一带一路”的文化战略,通过雕塑艺术来进行阐释,讲好中国故事,我们找到了表达的形式和内涵。来自全国的一百三十余名雕塑艺术家参加了此次展览,从老一辈雕塑家到在校学生,年龄从80岁到20岁,跨度60年,这说明全国的老中青雕塑家都在为国家文化强国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而贡献自己的艺术才华。本次展览的作品有表现丝路古象的、表现当代生活以及表现追逐梦想的;雕塑的艺术形式有写意、写实、抽象等;雕塑材质有不锈钢、木、青铜等,还有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如3D打印技术等。从内容到形式都非常丰富和广泛,表现了当代雕塑的生态,从中可以感受到学院教学的成果,也可以感受各地雕塑院作为创作群体的成果,还可以感受到自由职业艺术家们积极投入创作中去。举办这次展览有几方面的意义:首先,当今雕塑家如何为时代创作精品力作;其次,国家文化机构、学术团体如何在党的文艺方针引领下配合地方文化建设开展活动;还有,地方政府如何通过与国家协会和学术机构合作调动全国艺术力量来为地方文化建设和文化强国作出贡献。艺术的发展需要党的文艺方针、路线、政策的指引,也需要更多热心文化组织者和艺术创作者的支持,所以展览的成功与大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这次展览只是在丝路主题上新的开端,将来还要继续围绕此主题进行创作,希望每位作者在现在创作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深化。将今天的作品变成明天的精品,变成经典。
开幕式由青岛中国雕塑馆执行副馆长叶东炜主持(以下作品按照作者姓氏笔画排序)
部分参展作品
根据题材的不同,参展作品大致分为历史故事,如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等;文化风情,如敦煌艺术、佛教传承、民间风俗等等,用丝路象征物如骆驼或沉船来隐喻时代变迁等等。当然更多的作品还是利用新的艺术语言对古今文化进行重塑,为丝路文明注入新的内涵,使其重新焕发新的活力,其中东部地区作品大都以抽象、写意为主,西部地区作品以具象、写实为主。虽然他们形式不同、内容不同、风格不同,却向我们集中展示了以东部为代表的“海上丝绸之路”和以西部为代表的“陆上丝绸之路”灿烂文明。通过它们,我们可以穿越时空,领略古今丝路悠悠情韵。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