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写生,有个更深的感受就是有着特殊文化修养境界的青岛人。每画一幅作品的背后都有一些有趣的故事,令人回味。画教堂时,遇到了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她很喜欢画画,非要我拿着她的手在我的画面上画。天快黑了,时间紧迫,不得已我只能给她一支笔让她在纸上画,这样,她才肯离开我的画框,在一边安静地画着。看到她那天真的模样,我觉得好幸福。路边的行人很多,走到我跟前,总也要驻足几分钟,甚至对画评价一番,就连年纪大一些的也要欣赏一会儿,有的看完画,还要靠近来看看画家长什么样?嘴里说着你画的还挺好哩!有的就说那个女画家本身就是一幅画,她穿衣服太大胆了,有的说你画的真棒!有的还问寒问暖,给我送水喝等等…印象最深的是嘉木美术馆这个漂亮的德国小红楼。院子里有棵很大的银杏树,天气降温了,一阵大风把所有的树叶都吹落了,地上满是厚厚的金黄色的叶子。艺术美术馆工作人员把路边的树叶都收进了院内,铺满了嘉木的院子,让秋意弥漫在楼中。这些细小的情节无时不在感动着我,让我难以释怀——这就是青岛人的艺术真实!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
青岛感言:
由北京微微空间画廊与嘉木美术馆共同发起、策划并实施的写生之旅始于美丽的金秋,处处都浓妆艳抹的青岛海滨、山石树木、海滩、渔港无不摆出一副欢迎我们的架势,景色便越发的动人,让我们如醉如痴、乐此不疲地奔波于美景之间。
刘建华
这次青岛写生之行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李素华青岛是个好地方,崂山、海滩、红色的房顶、热情好客的青岛人……真希望有机会再来这里写生。
青岛感言:
2012年应俄罗斯美协邀请赴俄罗斯进行学术交流。
2012年7月全国政协礼堂油画展。
毕业于日本东京武藏野美术学院、日本佐贺大学美术系硕士研究生。2010年新加坡ROBERT艺术中心油画个展。
一次自己带着干粮早早的出发,在早就看好的海边礁石上打算画一天,生怕浪费一丁点时间。到了午饭的时间,掏出馒头咸菜啃了起来。正吃着的时候有人走过来,用当地的口音跟我说,“过来跟我们一起吃吧”,我一看,原来是旁边几个钓鱼的人,他们把上午钓到的鱼煮了汤,正围坐一起吃饭呢。我不好意思的说:“谢谢了,我吃这个就行了”。可没想到这个人一会儿走过来,给我端了他们的鱼汤还有酒和菜,让我顿时心生感动。吃过饭他们几个人还热情的站在我的画旁边和我合影,这些素不相识的朴实的面孔让我万分感动。从这点也不难看出青岛人民对艺术家的尊重和对艺术的追求与渴望。
写生的结果有很多种,但我更倾向于对景“创作”,因为它来的更直接、更动心、更主观,每当在这样的心情下画出来的东西,是我长久回味、长期萦绕在我心里的,这应该就是创作的“快感”,我想往这种体验,喜欢多多的来,喜欢多多。
51岁,生于青岛。
43岁,山东籍。
其艺术作品被中国书画研究院评为“翰墨中国金奖”,并获得“翰墨中国艺术名家”的称号。
每天踩着朝霞上路,一路上用我的激情去描绘着青岛的山、海、城市、人文。许多优美的景致都让我流连忘返。其实优美的风景虽然在无时无刻的打动着我,让我停不下手中的画笔,可是青岛热情好客的人们更让我的心里升起无限的温暖。
王国伟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