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故居至今陈列着老舍先生当年用过的钢笔等创作工具,还有老舍先生夫人、儿子的画作,其中有一副《猫》, 是老舍先生的儿子舒乙根据童年记忆创作的一幅画。讲的时老舍先生养的一只猫不小心跑到桌上打翻了墨,将先生的手稿弄黑了。夫人要打猫,先生连忙制止,并说猫也并非故意的,不必打它,而猫爪沾了墨汁踩在纸上像极了梅花,夫人也不再生气。从这件小事上能看出老舍先生真的是好脾气,不会因为小事斤斤计较。
参观老舍、康有为故居有感宁夏路小学代 叔 灵
山东路小学 王若萱
这是一座老舍,这里曾经住过作家老舍。无论世声怎样喧闹,无论时光如何斑驳,骆驼祥子和他的洋车,始终载着老舍在青岛的那一段岁月……
今天,秋高气爽,天气阳光明媚,我们在大众网小记者团长耿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老舍和康有为老前辈的故居,听单爷爷讲名人事迹古建筑知识。
青岛名人故居游
最后,老师把我们领到了康有为当年亲手种植的银杏树下合影一张,一天的学习路程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第三个房间展示的是康有为经历的战争和海外学习和中西文化融接的传奇故事等等,在老师栩栩如生的讲解下,我和伙伴们如同在喝着甘露,学到了许多许多知识。
老舍康有为故居游记
参观完了老舍故居,接下来我们要去康有为故居,进去了以后,第一个房间是介绍康有为寻找真理的时间和经历。
接着,我们又来到康有为的故居,单老先生先是带我们来到康有为的书房,‘‘哇塞!好多古董呢!’’ ‘‘看!这些都是康有为的真迹…….” 小记者们一时间都纷纷沉浸在了书海中……
参观完骆驼祥子博物馆,我们又来到位于福山支路5号康有为前辈的故居,那里环境清静,门口有几棵桂花树,香味浓浓的,院里面有一棵白果树,单爷爷刚告诉我们,这是康有为老爷爷亲手栽种的,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走进大门,首先是康有为老前辈的雕像,单爷爷依次带我们参观了,康有为老前辈生前居住过的客厅,书房等,在展厅参观了保存完好的生前收藏品、书籍、字画……,单爷爷给我们讲解了康有为老前辈忠君爱国的传奇一生,我们每位小记者都专注聆听,都认真记录,铭记在了心里。
访老舍的故居
康有为故居是一座德式建筑。进去后首先映入我的眼帘的是一座康有为雕像,旁边是康有为先生使用的家具,其家具是用红木做成的,在并用大理石进行搭配,十分精美。接着我们上了楼,然后参观了康有为先生的书房里面陈列着许多书法作品。带领我们参观的老爷爷告诉我们,康有为的字叫做康体。接着,我们了解了康有为从世界各国带回的纪念品,最后我们照了一张大合照,开心的回家了。
剩下的三个展厅还是大家亲自去看看吧!接下来,我们又去了康有为故居。
这一天真是愉快,我不仅玩的很开心,更是收获了很多的知识!
我特意早早的起了床,三下五除二的把早饭吃完,然后再以比平时快几倍的速度洗漱,穿衣服。干完后,我就来到了车站和我的同学一起坐车。过了一会儿,我们来到了黄县路12号——老舍故居。
知识充电的一天山东路小学张世淦
一大早,我们小记者怀着激动地心情,来到了老舍前辈的故居,老舍前辈故居地处黄县路12号,那里是个安静的地方,今年77岁高龄的单爷爷,已经在那里等候我们了,单爷爷瘦瘦的,高高的,戴一副小眼镜,和蔼可亲的模样,今天就是这位老爷爷全程给我们讲解。
离开老舍故居,小记者又跟随单老先生来到康有为故居,在这里我们了解了康有为先生在青岛居住期间的发生的各种故事。今天的活动在单老先生的精彩讲解下结束了,小记者们久久沉浸在历史故事中。
书院路小学刘嘉琳
青岛厅的一侧挂着1936年老舍先生在青岛的照片与故事。主要讲了老舍先生来到青岛,在大学学堂勤奋教书,孜孜不倦的从事文学创作,并结识了王亚平,丁山,孟超等文坛名士。
一条窄窄的小路,一个寂静的小院,小院里的二层小楼就是老舍先生的故居,在这里老舍先生创作出了一篇篇不朽的名著,留给了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从老舍故居出来后,我们又来到了康有为故居,在这里我们通过参观学习了康有为的生平事迹,了解了历史,更加激励了我们要好好学习的劲头,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青岛北山二路小学王子尔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了解了老舍先生生平写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巨作,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在此次活动中,我更是明白了老舍是在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的,真可惜啊!我们生长在和平年代,也许无法理解老舍先生当时的处境,下去但我们一定会努力学习伟人精神,将其发扬下去!
来到老舍故居,由单老先生带我们参观了老舍先生当年居住的地方,单老先生给我们讲解了老舍先生当年居住的故事。老舍老舍先生于1934年来到青岛,在山东大学任教授。他在青岛生活了3年,创作了很多的著作,其中最有名的是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老舍先生的生活也很简朴,他特别喜欢养花和动物,他家养了一只猫,又一次这只猫把老舍的墨都弄翻了,老舍先生也不舍得打它。体现了老舍先生是个有爱心的人,他的花养的也很好,他总结除了24个字的心得,分别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需劳动,有长见识。这说明了老舍对花的热爱。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