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机枪手,掩护的事儿基本都是我干。”刘化洪老人生于1924年,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是个老革命。他荣立过一次二等功,好几次三等功,在村子里绝对算是“传奇人物”。画师们专门跟刘化洪老人要了他年轻时候的照片,把当年英姿飒爽的机枪手形象雕刻到了墙壁上。此外,105岁的老寿星等村里人也都“上了墙”。
    此外,季家疃村制造假睫毛的产业发达,雇佣二三十号工人的工厂就有七八家。“村里经济还行,人均年收入已经接近两万元。”季顺波告诉记者,国庆长假村里人相对少一些,因为很多村民也都出去旅游了。“工厂也会组织工人出去看看,去周边区市、出省的都有。”
    “季家疃村已成为镇里的美丽乡村A类村,这种村子全镇只有15个。”大泽山镇副镇长陈宗进说,墙体浮雕拓展了季家疃村的文化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知名的人文景点之一。■航拍平度季家疃村。邢志峰 韩 丰 摄
    季顺波表示,现在的墙体浮雕规模还是太小,如果有条件还想继续打造,将对有条件的村民房屋进行艺术创作,形成名副其实的墙体浮雕村。他相信,独具特色的墙体浮雕将使季家疃村迎来新的发展。
    季家疃村地处平度市大泽山镇,北面西面都是大泽山的余脉,南边则有一条小河流经,地理位置绝佳。
    走进季家疃村,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街道安静整洁,一排排民居布局规整如同一个棋盘。社区服务中心旁,就是让村子变得热闹非常的彩色墙体浮雕群了。四大药王、大泽山地雷战、打麦场、劳作农具等,二百米长的墙壁上,错落有致地展现了30多幅作品。
    把村里人物“雕上墙”
    根据村志记载,季家疃村1380年左右建村,祖先从潍坊迁移而来。目前,村里共有220多户,不到700口人,经济以种植业和手工业为主。村民除了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等作物,还开始进行葡萄栽培,经营苗木。
    全国首个墙体浮雕村
    这些浮雕壁画中,厂房侧面的几幅作品尤为巨大,高度在五米以上。“除了一些历史人物,浮雕内容主要是村里的人,村里的事。”季顺波告诉记者,通过与画师们商量沟通,浮雕的内容很接地气,不少人物和场景在村里都有原型。
    不出门就能见实惠
    “都是来看壁画的,村里的壁画已经成景点了。”季家幼儿园教师韩秋荣告诉记者。今年9月份,一组组彩色墙体浮雕出现在季家疃村,给这个本就山清水秀的村子增添了几分文化气息,也吸引了四里八乡的人们前来参观。
    3月份,青岛壁画协会的画师们到村里住了下来,前后历时半年,终于完成了这组名为《俺爹俺娘》的墙体浮雕作品。季家疃村也因此成为了全国首个彩色墙体浮雕村。依托这些栩栩如生的墙体浮雕,9月份,季家疃村还举行了青岛市首届美丽乡村壁画展。
    9月份彩色墙体浮雕完成以后,季家疃村逐渐在四里八乡有了名气,过来欣赏的人络绎不绝。这也正是村里的目的。“搞墙体浮雕,一是促进村里的文化建设,更主要的还是要吸引人气。用这个特色把人拉到村里,带动村里的旅游和农家宴的发展。”在季顺波看来,让村民在家门口见到实惠,才是这件事的最终目的。
    “这个地方原来是村里的一个老铸造厂,早就荒废了。”季家疃村支部书记季顺波在年初参加的一个展览会上受到启发,萌生了在村里建设墙体浮雕的想法。在镇上的支持下,青岛壁画协会决定免费给村子进行创作。
    “这不只是浮雕,也是村里文化的传承。”季顺波说,刘化洪老人的雕塑可以让村里人知道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大泽山地雷战能让人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老寿星能让村民知道尊老爱幼;打麦场等则可以让孩子们了解以前的劳动场景……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