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美国Babson商学院山东校友会主席、企业家王珏所言,这批作品,引发思考,出景入画,不同的画面将人们带入生活中的不同场景。而场景犹如现代的信息流,突然反转打开,彼此又融合在一起,将记忆打碎,再组合,宛若过山车般惊险,把观众带入过去,冲碎,进入未来之域。这样的时候,大脑切入简单模式,所剩唯有一个念头、一个疑问:“这可是青岛的本相?”
因此缘起,由艺术家倪少峰、邓怀东、朱旭、吕建国、李伟松带来的“青岛新八景·2018青岛展”将于3月17日至4月17日,在青岛朗艺美术馆举办。
故乡是什么?往昔的日子到底是什么样子?目睹过、经历过的人们,只要起个头,往往就能在头脑中产生激荡、生出共鸣。这种记忆的激活,既不是简单的写实景色或抽象的装饰图式所能够引起的。在一个城市中,不同的画家往往却会选取类似的景观,去诠释其技法、个人风格或所属流派,努力让每张画作带上自己的特色。但这并不构成每个个体记忆中的那些共同的部分。因此,要孕育出传世之作,那种能够引起广泛共鸣的画作,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其中倪少峰的作品,从第一手的图像出发,随机选取当代青岛的景象——甚至算不得一般意义的景色——这种做法看似夸张离奇,却恰恰是捕捉住记忆的妙招:这些生活中的场景,正是我们心中的记忆片段。常言所道:“一个人的良药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毒药”。倪先生有意放弃了流派与技法的考量,甚至抹去了自己的画风,而是选取通向我们记忆的后楼梯,径直进入我们的内心世界。这些带有波普风格的“写实”作品,迎面带来的就是每个人眼中那只属于他自己的那唯一的哈姆雷特。青岛到底是什么样子?艺术家给出答案却惊人的简洁。此情此景,就像磁石,将万千幻化吸入了记忆之场。更为奇妙的是:这些画作说抽象算不得抽象,说波普又不是波普……观众被邀请到一个大众的景观之中。“我们到底是谁?我们往何方去?”这不正是强调个人风格的传统写生里,孜孜以求却难以企及的境界么。
相关作品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