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游潇
舒建新
云南十年成为创作源泉
“丝路丹青·茶马古韵”舒建新中国画作品展
他既画山水,也画人物,更画出山水和人物的关系。“山水即人物,人物即山水”,这种结合拓宽了画家对生命的体悟,渗透进他对一方水土一方人带着温度的理解。那些画作带着动感,凝固了一个个瞬间,观者透过画面走进茶马古道,触碰遥远的边陲生活。
“未来我打算一直把茶马古道画下去。”舒建新说。
“我已经在这条古道上行走了十年,从2007年知天命之年走进云南,到2017耳顺之年,人生能有多少个十年?如果上苍能再给我几个十年,我愿把自己最壮美的年华都献给云南。历时十年的行走我感悟了人生、提升了艺术。”舒建新说,十年来,他独自行走在茶马古道上,行走在自然山水中,也走进了当地民族同胞的生活中,在云南的十年让他找到了艺术创作的源泉。
用国画表现茶马古道
半岛网9月29日消息 今天,由中国国家画院、大众报业集团、中共普洱市委宣传部主办的“丝路丹青·茶马古韵”舒建新中国画作品展在青岛市朗艺美术馆开展,展览共展出舒建新近年来反映“茶马古道”和普洱市自然山水、民族风情的中国画作品72幅,同时,还举办了舒建新《茶马古道上》签书会。
记者了解到,舒建新也是大众报业集团山东新闻书画院的艺术顾问,本次画展是继2014年之后舒建新第二次与大众报业集团合作,更显情意深厚。展览共展出舒建新近年来反映“茶马古道”和普洱市自然山水、民族风情的中国画新作72幅。相较于2014年的展览,这一批作品内容更加丰富,包括山水、人物、写生等形式,所表达的艺术内涵也更加深邃。与那片茶山结下不解之缘的舒建新坦言,自己至今满脑子都是普洱的东西,所以无论笔下的山水还是人物都是自然流露,甚至画别的东西,也会把这个情感投入进去。
[编辑: 王君莉]
舒建新作品
几年来,舒建新的足迹踏遍了茶马古道云南沿线,画不尽村村寨寨的民族风情。找出几幅力作的缩影,舒建新一一指着讲述山水中的人:茶马古道上活跃着马帮,这位是“马锅头”,就是马帮的头;这幅是藏传佛教的喇嘛们朝拜,孩童脸上写着懵懂;这幅是彝族的火把节,为了和彝族老乡消除隔阂,那晚我们围着火把,一醉方休……
“茶马古道”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化传播古道之一。它翻越了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全长七千多公里,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人文价值。这条贯穿大西南的商道,曾留下西南各个民族的脚印。民族人物是茶马古道上的主角。云南有26个世居民族,他们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彝、傣、白族、哈尼、拉牯、佤族、傈僳族……每次走村入寨,舒建新都为浓郁鲜活的民族风情而激动,按耐不住地拿起笔勾画。
舒建新,山东青州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普洱市人民政府文化顾问。2007年舒建新受中组部、文化部委派,作为中央第三批支援西部地区挂职工作的干部赴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挂职副州长;2012年接受云南省委、省政府邀请,受文化部和中国国家画院委派赴云南普洱市挂职副市长,历时十年深入西南民族地区,用中国画表现“茶马古道”的自然与人文风情。
“画人物,形似容易,神似难。彝族的老人,布朗族的少年,现在闭上眼睛,我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他们的脸、他们的神情,因为我总是跟他们泡在一起!”舒建新重返云南,那里的山水那里的人,看上去不一样了,更熟悉更可亲了。
参观过2014年舒建新画展的人会注意到,今日这批新作更多地倾向于人物的刻画,画家热爱自然更关注民生,笔下都是身边人,一幅画就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老百姓的生活与喜怒哀乐时时牵动画家的心,为老百姓做点什么的渴望也愈加强烈。云南十年,舒建新实实在在地把艺术生命扎根在了那片泥土中,感情如普洱茶般愈久愈醇厚,需用心泡制,慢慢品味。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