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还建立教师经费保障长效机制。按照5500元/年/师的标准,加强局属学校校本培训力度,解决直属学校近6000名教职工及体检、吃饭问题;提高中小学班主任岗位津贴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月400元提高到800元,稳定骨干教师力量;根据学校寄宿学生的数量规模适当增加市直寄宿制学校绩效工资总量,增加的绩效工资最高不超过本校教职工本年度绩效工资总量的10%,充分调动寄宿制学校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014年,青岛市中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由600元/年/生提高到3000至5200不等;公办中小学实施小班化教育的班级,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平均提高到非小班化的1.5倍,其中,义务教育学校提高到1.2倍,普通高中学校提高到1.9倍;对当年新批准设立的小班化教育试点学校,每个班一次性补贴小班化教育课程改革专项经费3万元。
2015年,小学生均经费由700提高到900,初中由900提高到1100,对义务教育学生规模不足300人的学校,按300人核定公用经费。局属高中由600提高到3200,新疆班由10000提高到15000,西藏班由5000提高到15000。
目前义务教育段民办学校可以享受财政生均350元的公用经费。岛城一所民办学校校长称,民办中小学与公办学校享受同等的生均共用经费标准,这对民办教育来说真是春天到了。以青岛超银中学为例,学费每生每年是17000元,不过学校负责人称,民办学校所有的办学经费都来自收的学费,其中支付教师工资要花掉一大半,这导致目前民办学校的硬件条件、信息化水平等方面都不如公办学校。
明年起,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建立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近年来,青岛市以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引领,以夯实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经过三年的持续发力,青岛市分学段、按类别全面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教师待遇,强化教育教学保障能力。
2016年,学前生均公用经费由650提高到850,农村高中学校由500提高到1500,特殊教育由8000提高到8800;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2016年建立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并且到2017年全市高职院校生均财政拨款达到12000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报记者 李珍梅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