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青岛以其开放、包容的城市性格,以其勇于创新的胆识,始终屹立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潮头,走在时代的前列。在此次“一带一路”的时代浪潮中,青岛有号召、有行动,有目标、有路径,遵循“一带一路”的宏大指引,笃定前行。相信此次青岛也必将成为走在前方的弄潮儿! 风云瞬息万变,机遇稍纵即逝。青岛加快拓展“一带一路”布局,进一步加块开放步伐,围绕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中东南欧等地区,积极推动与重点国家、主要领域的双向投资贸易合作。围绕重点国家、重点领域,建立了72个总投资200亿美元的“一带一路”经贸合作重点项目库,全方位提升双向投资合作水平。 习近平指出,人文交流合作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真正要建成“一带一路”,必须在沿线国家民众中形成一个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 同时,下发《青岛市落实“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总体实施方案》。把青岛建设成为“一带一路”综合枢纽城市,争当落实国家战略的排头兵和先行区。 “一带一路”开启青岛“机遇之窗” 2019年的胶东机场将投入运营,40余条国际航线,110余条国内航线将聚集胶州,客流量将达到6500万人次,轻轨地铁等轨道交通加速延伸,构建与海陆空铁立体交通体系,努力打造成为内连全国、外连全球的世界级中转枢纽和国际门户 经贸往来,“一带一路”基石 截至目前,青岛市已经与30多个国家的67个城市结为友好关系。仅2015年,青岛就与印度海德拉巴市、毛里求斯大港大区等城市结为友好城市,与印度尼西亚万鸦老市、新西兰达尼丁市等城市结为友好合作关系城市,“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 与此同时,2015年,海关总署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以青岛海关为龙头,实行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丝绸之路经济带”改革板块涵盖了沿线的9个省份(自治区)10个海关,实现了通关待遇“十关如一关”。 作为山东省GDP强有力的带动者,青岛这次一样不例外。全面融入“一带一路”的探索与实践有声有色,硕果累累。2015年,青岛市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建立青岛市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工作体制机制的通知》,在全省率先建立推进“一带一路”工作体制机制,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全市51个部门共同组成的青岛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分设综合协调、外事外宣、人事人才、经贸合作、金融合作、交通物流、海洋经济与科技、旅游会展8个专项推进组。 “一带一路”,向世界讲青岛故事 此外, 青岛强化与沿线国家在体育、食品、教育、卫生、文艺等领域的合作,促进民心相通,让沿线国家居民感受到“一带一路”带来的中国人民的融融暖意。先后举办了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世界休闲体育大会等重大国际活动,举行“中国·青岛”号帆船北冰洋创纪录航行和海上“丝绸之路”之旅、马来西亚美食展等系列交流活动。 据了解,2017年5月14日-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乃至世界进入“一带一路”时间。2013年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凝聚千年东方智慧,传达全球治理新理念。3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影响席卷全球,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认同和欢迎,成为迄今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 在“一带一路”规划与建设中,青岛被定位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而交通设施,是最基本的支撑。 青岛港加强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港口的合作,目前已经与15个港口建立了合作关系。 交通升级 3年多来,青岛作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先行军和排头兵,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的双定位优势,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化改革,以加速产业转移带动结构升级,以扩大经贸合作带动开放升级,以推进海上合作带动蓝色经济升级,全力构建“一带一路”综合枢纽建设新格局,在“一带一路”上留下了深深的“青岛作为”。 1500年前,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北线起点,“古青岛”开启了我国北方海上贸易的大门。1500年后,作为“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主要节点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新青岛再次扬帆起航,破浪前行。这不仅是青岛的使命与担当,亦是青岛的光荣与梦想。“一带一路”拓展了青岛的“筑梦空间”,开启了青岛新的“机遇之窗”。新青岛将在未来谋求新跨越,“一带一路”则是一把金钥匙。 5月14日上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 “丝路”通关一体化改革从实质上确立了青岛的龙头地位,提升了青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陆路和海运“双向桥头堡”的地位和作用,增强青岛口岸对“丝路”沿线省市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内陆省市将对外贸易向青岛口岸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