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基纳法索上周宣布与台湾“断交”后,暴怒的蔡英文很快宣布要向世界卫生组织捐款100万美元,据称这笔钱本来是要给布基纳法索的,满满都是报复的意味。不过,30日“立法院”的会议上,台“外交部次长”谢武樵承认,目前还找不出钱可从哪里拨出,政府还在统筹经费,在找钱中,也在盘点、找出最适合的方式和管道捐赠。“立委”王育敏痛批蔡英文,根本就是心急乱开支票。
蔡英文当局有没有钱以及能拿出多少钱往外撒?翻开台当局2017年度预算,“外交部”编列的预算金额是244.8亿元新台币,大约就是8亿美元。
蔡英文29日欢迎海地总统(左二)“第一颗炸弹”
台湾“中央社”报道截图“海地台商经验惨痛,还敢再前进吗?”30日,雅虎台湾论坛上,媒体人贾斐懋回顾道,陈水扁时期,被称为台湾“帽子大王”的戴胜通响应政府政策,远赴海地设厂,没想到当地发生动乱,造成工厂无法营运产生亏损,最后负债10亿新台币结束制帽厂,也成了压垮三胜制帽的最后一根稻草。戴胜通后来又因为积欠政府担保的贷款1.5亿元,遭财团法人国际合作发展基金会追债,告上法院,随时都有可能被抓去坐牢。文章写道,十多年前戴胜通就是受“总统”及政府高层人士要求,以“邦交”为名,才决定赴海地投资设厂。无怪乎他事后气得直呼自己为“国家”付出这么多,为什么还要被追杀?他还曾感叹“企业赴海外投资,别一味跟从政府政策,不然只是去送死”。
蔡英文满口答应海地,台“外交部”连夜举办“海地投资说明会”,向岛内厂商介绍海地的投资商机。据《联合报》30日报道,台“外交部”发言人李宪章称,未来对海地以及其他“友邦”间的合作计划,台当局将积极规划,并引导、运用“国营事业”与民间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相关规划,搭配“友邦”市场所提供的利基,强化对“友邦”的投资及合作,扩大台湾在海外的整体经贸布局,“以达成友邦发展、巩固邦交及企业商机等三赢综效”。上述岛内资深媒体人士30日对环环说,“这就是一个坑,蔡英文当局给自己人挖的坑,岛内企业对此是排斥的”。
2017年世界GDP排名,在185个国家和地区中,海地排名第135位,GDP总量为83.6亿美元。而且,海地人口超过1000万,而台湾人口不过2300万,蔡英文有能力接盘吗?只从海地的电力需求来看,去年6月,莫伊兹承诺建立一个新的能源网络,在接下来的18到24个月内,每天24小时为该国供电,计划中的电网将向16个主要城市和10个部门供电。这样的工程需要多少投资或贷款?
城下之盟!岛内许多人昨天都感到了某种羞辱。此前一天台当局与来访的海地总统公布一份“联合声明”,声明中称,60天内台湾与海地共同为海地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吸引投资等领域规划架构和新合作条件,简而言之就是说明白能给海地多少好处,而且须限期完成。海地总统莫伊兹此访台湾原本被岛内一些人寄望是“送温暖”,因为一个月内多米尼加与布基纳法索先后与台“断交”,重创蔡英文当局。海地提出的愿望清单差不多等于,把这个人口超过千万的国家的发展“打包”甩了出来,台当局接得住吗?蔡英文的选择是强颜欢笑照单全收,台“外交部”更是连夜开会向台商“推销”海地商机。海地对此满意与否不得而知,可以确定的是,不到两周,另一“友邦”斯威士兰的国王就将访台,他很可能更加“狮子大开口”,提出要价。
环球时报记者 萧师言 崔杰通
绿媒《自由时报》自我安慰称,海地重申支持“台湾参与国际组织”。另一家绿媒似乎感到了“屈辱”,在标题中强调“与海地签署联合公报,蔡英文承诺60天内规划合作条件”,文章专门列出了许多网民的嘲讽和不满。
“海地外长上一次来访,向我表达贵国有意愿要协助海地发展。本人这一次来访就是要跟你讨论未来两国发展合作的具体计划。”30日,海地总统莫伊兹的这段话火遍台湾媒体。台湾各界都感到惊愕:一个来访的外国元首在欢迎仪式上,“一开口就说来谈台湾要给的协助”。
台湾TVBS称,顶着34度高温主持欢迎仪式的蔡英文表情严肃,慢吞吞地念着讲稿,心情似乎不太好。但蔡英文只能忍,因为莫伊兹在发言中提到:我本人非常期待我们的关系能发展到新的阶段,成为战略伙伴关系,以便关系能够长久稳固。对于一个月内失去两个“邦交国”的蔡英文来说,这种威胁杀伤力极大。
台湾《旺报》30日的评论文章可能更让蔡当局沮丧。文章称,台“邦交国”倒向大陆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钱,而是在于大陆在非洲、拉美、太平洋地区的整体布局。这些国家都需要持续稳定的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的投资与建设。正如海地总统幕僚长拉罗所说,海地不再需要传统援助或慈善基金,而是需要愿意投资发展海地的对象,但这些恐怕是台湾所无法给予的,恰恰又是大陆的长项。
岛内许多网民、媒体和评论人士30日都提到十几年前的一桩旧事,一起由此产生的悲剧。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