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展览艺术家年龄跨度非常大,年龄最小的仅有20岁,而中国著名
雕塑家何鄂今年已80岁高龄。何鄂表示作为西北培养的第一批
雕塑家、第一位女
雕塑家,见证了20世纪中国雕塑的演变过程,随着刘开渠等老一辈中国雕塑开创者先后离世,自己也已成为老辈,何鄂说:“刘老曾说,帮一把年轻人,他们就大有可为。我就是被刘老帮过的年轻人。这次展览,最小的作者才20岁,比我小60岁,还有许多年轻人,
作品都不错,青年强则国家强,后浪推前浪是必然的,他们才是希望和未来。 ”


作品题材围绕丝路 
(记者 王超 摄影报道)
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表示,展览作品题材围绕
丝路,但也有广泛社会生活,丝绸是中国文化象征之一,通过雕塑的形式进行文化阐述和表现,让我们感受到学院教学的成果,雕塑院艺术家们的创作成果,通过它们,我们可以穿越时空,领略古今丝路悠悠情韵,“
青岛作为沿海开放城市,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应当与国家的艺术团体、协会多合作,调动全国艺术家为地方文化建设贡献力量,凝聚中国艺术力量,传播中国文化。 ”吴为山说。
参展艺术家跨度60岁 根据题材的不同,参展作品大致分为历史故事,如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等;文化风情,如敦煌艺术、佛教传承、民间风俗等等,用丝路象征物如骆驼或沉船来隐喻时代变迁等等。当然更多的作品还是利用新的艺术语言对古今文化进行重塑,为丝路文明注入新的内涵,使其重新焕发新的活力,其中东部地区作品大都以抽象、写意为主,西部地区作品以具象、写实为主。虽然他们形式不同、内容不同、风格不同,却向观众集中展示了以东部为代表的 “海上丝绸之路”和以西部为代表的“陆上丝绸之路”灿烂文明。

早报文娱专讯 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一场具有历史故事和文化风情的雕塑大展昨日与
青岛观众见面,由中国城市
雕塑家协会和青岛市规划局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提供学术支持,青岛市城乡规划展示中心、陕西省雕塑院、中国雕塑院青岛分院、山东省雕塑艺术家协会、江苏省雕塑家协会等承办的“丝路
新语·
东西部雕塑家作品联展”在青岛中国雕塑馆开展。
此次展览由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主席、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担任总策展人。执行策展人张琨、叶东炜、尚荣、秦春晖分别组织各有关地区的作者和作品。展览秉持“人文先行”的理念,以海陆丝绸之路文脉为主题,共展出来自山东、陕西、江苏、北京、四川、甘肃、新疆、宁夏等十几个地区的130多位雕塑家的近150件作品,展览除部分特邀作品外,大部分作品都通过层层选拔择优参展。它们文化立意高,造型优美,制作精良,具有鲜明的地域元素和地域文化特色,是青岛雕塑馆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唱好交流大戏而推出的文化艺术大餐,旨在弘扬丝路精神,展现不同地域的灿烂文化。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