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远航,是人民海军第一次冲破第一岛链,横跨赤道线,将航迹延伸到浩瀚的南太平洋,不仅检验了远航能力,还收集了大量气候水文数据,为今后一次次远洋出访、科考活动积累了宝贵经验。
潘镜芙决心按照“系统工程”的理念,将全舰所有武器有机结合,形成系统。为了充分摸清国产设备研制情况,潘镜芙带着同事们跑遍了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设计单位,“吃着窝窝头,每人每月三两油”,终于率先解决了舰载武器按系统装备舰艇的技术问题,为指挥自动化、快速化向更高层次发展打下了基础。
4月12日上午,中央军委在南海海域隆重举行海上阅兵。这次海上阅兵的指挥舰,是被誉为“中华神盾”的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导弹驱逐舰——长沙舰。长沙舰见证了新中国海军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壮美航迹。
同长沙舰一样,作为两代四型导弹驱逐舰的总设计师,今年88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船重工第701所研究员潘镜芙也是这段壮美航迹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在极其薄弱的科研基础上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让国产驱逐舰迈入国际先进行列,有力地推动了海军装备的发展。
1994年到1996年,112号哈尔滨舰和113号青岛舰相继完工,052型导弹驱逐舰在技术领域的一系列创新,深深影响着导弹驱逐舰后续型号的改进。
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导弹驱逐舰——长沙舰40余年科研生涯,他离“铸舰”梦想越来越近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