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讲座的主题,丁绍光用“责任、自由、包容”六个字进行归纳。
对于“自由”的解读,丁绍光认为,如今许多艺术家把先锋艺术和当代艺术这两个概念混淆了。他希望能尽快改变这个局面,在全中国掀起对世界当代艺术格局的讨论,反思并定义中国的当代、世界的当代。丁绍光认为,今天的书画界,很多人都在重复前人和古人,“条条框框太严重了,画家完全丧失了自己,不知道该如何画。所以“文化要消化,消化以后变成自己的”。
9月24日下午2点,旅美画家丁绍光来到山东省青岛香格里拉大酒店的2号会议厅,为数百名慕名而来的听众作了一场题目为《艺术与当代人工智能相融的一些思考》的文化艺术讲坛,分享他旅居海外30多年,从个人经历中生发出的对艺术与人生的思考。
丁绍光认为第一个关键词“责任”,就是中国艺术家要有复兴中国文化艺术的使命感,“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如今经济在迅猛发展,但经济崛起不等于文化崛起,作为艺术家,为中华文化的复兴而奋斗,是最起码的责任。”“复兴中华文化,要对当代的历史、当代的世界有创造力,并且这种创造力要获得世界的认可。”丁绍光认为,东方的许多美学、艺术理念并不落后,只是还要更多地和世界对话。
“有些人听到我对当代提出看法,会觉得我很保守、顽固,但其实大家都在想这个问题,所有画家都不会认为自己过时了,但绘画史是个残酷的淘汰史,要想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得到一席之地,画家必须用包容的心态对待艺术,特别是那些和你艺术观点不同的人。”丁绍光认为,艺术评论家队伍的建立很重要,“吴冠中先生说得很清楚,评论家可以击倒艺术家,又能够指导艺术家。”丁绍光说,“但批评家必须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不能为金钱所动,如果没有独立和自由,则赞美毫无意义。有些杂志只要愿意花钱就能买到版面,这样的杂志永远不可能起到评论家的作用。”(完)
(责任编辑:武汉三度艺术机构)